安徽省光学学会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学会新闻

安徽省2025“国际光日”主题少年儿童绘画比赛获奖名单出炉(附获奖名单及部分作品)

文章来源:安徽省光学学会作者:文/叶宁宁、图/华毓敏发布时间:2025-05-12

       为庆祝2025年“国际光日”(5月16日——IDL:International Day of Light),增强社会公众对国际光日的关注度,在社会上形成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氛围,由中国光学学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指导,安徽省光学学会、中国光学学会环境光学专委会、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团委等单位共同主办2025“国际光日”主题少年儿童绘画比赛,让孩子们用画笔勾勒出光的色彩,用想象点燃希望之光。

       5月9日,安徽省2025“国际光日”主题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专家评审会在科学岛顺利召开。由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新安画院执行院长凌华,我会副理事长/科普工委会主任、合肥工业大学教授何晓雄,我会科普工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大研究员田扬超、安医二附院主任医师杨春俊、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研究员刘东,以及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团委书记、综合办副主任闫静等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围绕作品主题、构图完整度、作品科学性与生动性、作品创新意识、画面整洁度等方面,对近300份参赛作品进行了评分。经过专家评委数轮评审,最终评选出75件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40名。

       此次国际光日主题绘画比赛丰富了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通过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开阔视野,让孩子们增加对国际光日的了解,感受光在自然世界、人类生产生活、科技进步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激励孩子们在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光的奥秘。


获奖名单

一等奖:

吴羡林《大珩之思,宝石光绽》

沈雲凤《光色之鹿》

周序言《雪山极光幻想》

严岩《林渊启曜》

李旻桐《湖之光》

二等奖:

石骅洋《破晓》

胡明超《光子星穹变奏曲》

胡宸浩《丁达尔之光》

左梦玲《夕山湖景逸情》

张昕睿《星光》

张心雅《落日熔金》

李曦蕊《星雨绽夜》

张博雅《深海之光》

完颜美琪《光影溪语》

李睿熙《光的海洋密码》

三等奖:

叶果果《追光的女孩》

吴悦月《窗外之光》

张缘博慈《奇光异景》

黄晓亦《极光之美》

吴文玉《回家的那道曙光》

唐颂欣《美丽的极光》

花婉瑜《夕照》

李秉贤《国际光日》

李明熙《星光点亮海底未来》

薛嘉博《追光少年》

王奕宁《聚变之光》

高杨帆《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激光雷达看到的世界》

朱致霖《暮野金晖》

张昊宇《极光礼赞》

陈采星《星光下的树》

沈乐曦《深空光遇》

冯李元《徽韵之光》

项梓瑄《月华流金》

刘霂捷《月光彩虹城.希望之光》

李一诺《光之门的奇幻旅程》

优秀奖:

段静玉《星月夜》

偶涵熙《现代科技之光》

李可蕊《光学仪器探索之行》

石钰可《能量与律动》

杨瑾瑜《梦之城》

王书瀚《宇宙爆炸之光》

何子妍《星际银河之光》

沈星怡《夕阳下的风景》

方一诺《极光絮语》

陈秣汐《光年信使》

李子希《光绽幼芽》

陈羽晨《光遇》

邓林溪《方向》

沈熠帆《深海微光》

李昕蓉《变色光遇》

王明叶《丁达尔效应》

王萁《清辉遍照》

王可馨《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严茗轩《星语心愿》

陈润波《暮空夕照》

姚梦媛《晨光》

赵思源《暮湖孤舟映景》

张若晗《夕阳渔歌》

刘邵冉《绚丽的极光》

胡冠宇《丁达尔效应-科学岛》

赵槿桐《极光下的梦影》

徐衎《向阳而生》

王懿昕《光与生命的绮梦》

何锦心《书页间的光翼绮梦》

王钰昕《光隙漫游》

丁霂杨《去有光的地方》

张诗雅《流光絮语》

胡粟尧《光蘑智域》

王瑞远《指间虹》

王彦涵《灯塔之光》

吴怡萱《希望之光》

宋宣锐《极光》

何笑萱《科岛朝阳之光》

王昱雯《火壶街光照凤》

周亦可《那片光》

优秀组织单位:

大圣美术工作室

艺术盒子工作坊

合肥新站高新区康桥学校

庐江县郭河镇中心小学

多多麦.美术教育

安徽省美苑艺术教育

蓝与橙美术教育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

庐江县汤池镇仙人掌艺术学校

合肥幼教集团肥东锦源春天幼儿园

优秀辅导教师:

陈阳、夏晓雨、王月月

魏淑婷、黄卉、陆海

夏金华、夏金娟、金志文

万骏如、陆地、吴婉珍

姚阳子、王焕能、孙婷

徐玲玲、赵肖寒、薛媛媛

陆余、吴的娟、田晓烨、储玙悦



部分优秀作品展示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背景介绍:“国际光日”的起源和意义

       国际光日(International Day of Light),为每年的5月16日。

       1960年5月16日,美国物理学家梅曼制造出了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为了纪念1960年由美国休斯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梅曼制造的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这个特殊的日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这一天设为“国际光日”。2018年5月16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首个“国际光日”。

       2015年距离阿拉伯学者穆哈默德·本·哈桑·本·海什木·巴士拉的《光学之书》著作诞生恰好一千年。一千年来,光技术带给人类文明巨大的进步。为此,联合国宣布2015年为“光和光基技术国际年”(光和基于光的技术的国际年简称国际光年),以纪念千年来人类在光领域的重大发现。 “国际光年”是推进光和光基技术进步、深化国际光学领域合作、促进光学学术交流、普及光学民众教育的一次重要契机,并将成为在国际光学领域具备广泛深远影响的一年。在成功举办“2015国际光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签署通过了每年的5月16日为“国际光日”(IDL)。

       “国际光日”旨在弘扬光在科学、文化和艺术、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医药、通讯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科普资料:光耀世界-国际光日图册-标准版

通知链接:http://www.ahos.com.cn/index/info/8042